文/林岩
《夷坚甲志》中记录的这则故事,乍看之下仿佛是书生遇鬼的老套路,但仔细阅读,其间的情节远比表面的恐怖更为复杂。
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,南京城(今属河南商丘)的赵宋宗室子弟赵应之,与弟弟赵茂之赴东京汴梁城(河南开封)游玩,结识了富家子弟吴家小员外。三个年轻人都是家境富裕,整日沉迷于花天酒地,游戏无度。
时值春日,三人相约来到金明池(汴梁皇家园林的人工湖)上游玩。在一条林荫小径上,他们发现了一家精致的酒馆。酒馆内,器物陈设得潇洒可爱,三人决定坐下来喝几杯。
赵应之指着卖酒的女服务员,对吴小员外说:“把她请来陪我们一起喝如何?”吴小员外本就是见了美女迈不动步的主儿,此时正有此意,于是走到柜台挑逗女孩,邀请她一起喝酒。
女孩涉世未深,见到美少年们耳热心跳,心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,于是欣然来到酒席就坐。正当她要举杯时,抬头看见了父母从外面回来,于是急忙起身离开。
三个年轻后生大为扫兴,结了账匆匆离去。当时已经是春天的尾巴,天气格外炎热,三人就不再出来游玩。
然而,吴小员外却害起了相思病,时刻惦记着那个女孩,夜里做梦都是女孩的身影。
第二年,三人决定再次到金明池附近,寻找那个酒馆。来到老地方,却发现酒馆“门户萧然”,冷冷清清,卖酒的女孩也不见了。
三人坐下小酌,询问掌柜的:“我们去年经过这里,看到一个女孩,如今在哪里呢?”掌柜的老汉和老太婆皱着眉头,叹息说:“那是我们的女儿,去年我们全家去上坟,留下女儿自己在酒馆。这孩子竟然和三个轻薄的少年一起喝酒,我责怪她还没出嫁就这样子,以后怎么嫁人。这孩子气性大,整天闷闷不乐,郁郁寡欢,没几天竟离世了,酒馆旁边那个小丘,就是她的墓穴。”
三少年不敢多问了,结账后匆匆出门,沿着林间小路离开,一路上非常伤感。
太阳快落山的时候,三人发现一女子戴着面纱,摇摇晃晃(那时候的女子都缠足,因此走路摇晃)在前面拦住三人说:“我就是去年你们在池上酒馆遇到的那个女孩。吴员外一定是去了我家吧?我父母为了让你绝望,才故意骗你们说我已经死了。我从去年春天开始一直在寻找你,所幸在这里遇到了,我现在居住在城中一条小巷里的一间阁楼,里面非常宽敞,三位不妨去坐一坐啊!”
三人大喜,于是下马跟着女孩来到她家,几个年轻人一起举杯庆祝重逢。
酒是色之媒,女孩和吴小员外没有控制住心魔,当夜偷尝了禁果,两人常来常往,一晃三个月过去了。
年轻人不懂得节制,吴小员外夜夜寻欢,脸色日益憔悴,他的父亲吴老员外就责怪赵家兄弟说:“你们兄弟总是勾引我儿子去外面鬼混,如今折腾成这样子,若一病不起,有个三长两短,我就去官府告你们。”
赵氏兄弟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吓得直冒冷汗,心里琢磨:这女孩难不成是鬼?
赵氏兄弟听说有个姓皇甫的法师善于捉鬼,于是就去拜访他。
赵氏兄弟邀请皇甫法师去看吴小员外,法师大惊失色,说:“鬼气太盛了,赶紧离开此地,到西边三百里的地方躲避,倘若你和女鬼交往满一百二十天,则必死无疑。”
三少年于是就驾车去洛阳,路上每到一家餐饮住宿的地方,吴小员外都能遇到女孩(也许是女孩太痴情,暗中驾车尾随),两人还像从前那样,夜里缠绵悱恻,如胶似漆。
眼看着就要到洛阳了,也快要满一百二十天了,几个年轻人聚在一家酒楼诀别,都闷闷不乐,既恐惧万分,又忧伤难过。皇甫法师骑着驴路过酒楼,吴小员外发现后拦住他,磕头作揖,求法师帮忙保命。
皇甫法师于是“结坛行法”,送给吴小员外一把剑说:“按说你已经是个死人了,如今是个拼死一搏的机会,你回酒店房间关上房门,黄昏时候有人敲门,无论是谁,你都要刺杀。若刺中的是鬼,你就得以活命。若不幸刺中人,你就等着偿命吧,左右都是个死,按我说的去做,至少还有百分之一半的活命机会吧!”
吴小员外点头称是,黄昏时分,果然有人敲门,吴小员外开门将其刺死,那人应声倒地。
吴小员外点燃蜡烛一看,正是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孩,此时的女孩“流血滂沱”。
巡街的士卒得知消息,将吴小员外、赵氏兄弟、皇甫法师全部抓捕入狱,几个人说的都是鬼话,审讯陷入僵局。
官府派人去金明池酒馆打听,老夫妻一口咬定女孩早就死了,官府于是挖墓剖棺查验,却发现棺材里面只有衣服,而没有尸体,官府于是将一干人等全部释放了。
这个看似鬼故事的段子其实疑点重重。首先,女孩若是女鬼,不可能血流满地,按照迷信说法,鬼是类似气体的魂魄,而非血肉之躯。其次,所谓女鬼的尸体没有作出交代,除了那个蒙吃蒙喝的法师,三个年轻人都是富二代,贿赂了官府也未可知。再者,官府去问老夫妻,老夫妻当时不知女儿被杀,怕三少年纠缠而继续说谎,至于后来知道了死讯,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了。
这段故事虽然带有神秘色彩,但其背后所反映的却是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挑战。在欲望的驱使下,三个年轻人与女孩的关系逐渐升温,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道德的缺失,也看到了社会对于道德和法律的模糊态度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青城一棵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古代故事一则:倩女幽魂 》